用户867312

《隐形人》里的疯狂与清醒当

用户867312
“看不见”成为枷锁:《隐形人》里的疯狂与清醒 翻开赫伯特·乔治·威尔斯的《隐形人》,最先被吸引的或许是“隐形”这一充满科幻色彩的设定——格里芬凭借科学发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“隐身能力”,摆脱了物理形态的束缚,仿佛拥有了掌控世界的权力。但随着故事推进,科幻的外壳逐渐褪去,露出的却是人性在绝对自由面前的坍塌与异化,让人在惊叹之余,心底泛起阵阵寒意。 书中最震撼的,从不是隐身术的奇幻细节,而是格里芬从“追寻自由”到“走向疯狂”的蜕变。起初,他渴望隐身是为了避开世俗的目光,专注于科学研究;可当真正拥有隐身能力后,他发现自己可以不受道德、法律的约束,于是开始肆意践踏规则——偷窃、威胁、伤害无辜,甚至妄图建立“隐形人帝国”。威尔斯用冷静的笔触,将“绝对自由即绝对放纵”的真理,藏在格里芬的每一次失控里:当一个人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可见的后果,人性中的幽暗便会像藤蔓般疯狂滋生,最终将他拖入毁灭的深渊。 更耐人寻味的是,小说里的“隐形”从来都不止是物理层面的设定。格里芬的隐身,让他在人群中“看不见”,却也让他彻底失去了与世界的联结——他无法被温暖,无法被理解,最终只能在孤独与偏执中走向自我毁灭。这种“看得见世界,却不被世界看见”的割裂感,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现代社会中某些人的精神困境:有人渴望被关注却又害怕暴露自我,有人试图用“隐身”的姿态逃避责任,却终究逃不过内心的审判。 合上书页,格里芬的结局仍在脑海中挥之不去。《隐形人》从来不是一部单纯的科幻小说,它更像一则关于人性的寓言——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自由从不是“不受约束”,而是懂得在规则与责任中守住本心;真正的“看见”,也从来不是物理层面的注视,而是灵魂与世界的真诚对话。当科技的幻想照进现实,这部百年前的作品,依然在叩问着每个读者:若你拥有“隐形”的权力,你会选择成为光,还是坠入暗?
2025-10-12
喜欢(0)
发布

回复(共0条)

    本书评还没有人回复